塘鳢鱼不仅苏州,镇江也有,我首次听,就长

北京治白癜风 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菜花塘鳢鱼

文字原创/秦聿森

下放这件事,也有好处:让我提早走进了五湖四海。

跟我们在一起的,几乎是全江苏的青年人。我们连队里就有南京、苏州、常州、徐州、连云港的,后来还来了比我们还小的昆山人。泰州人也不少。

昆山当时是县城,到我们这儿来的是周庄人。那时候的周庄还不出名,陈逸飞的油画还不为大多数人知道,陈逸飞的油画也是在境外先火的。周庄等于是一个村庄。

村庄的人也要下放么?我是不理解的,是从这个村庄下放到另一个村庄吗?

在同一块田里劳动,却很少交流。

同乡不由自主地就聚在一处,说着家乡话。昆山属苏州地区,苏州话我懂一些,因为我听得懂上海话。昆山话比苏州话难懂得多,他们在一起说昆山话,于我就是听外语。

镇江话在我们下放的地方,有过一段高光时期,全农场都在流行镇江话。到后来当地的小青年会说一嘴镇江话的,不在少数,我们连队两个常州知青说起镇江话,几乎可以乱真。

时间长了,我多少能听懂一些昆山知青说的话。他们经久不息地谈着周庄的桥,周庄的屋,周庄的街市,周庄的人物,很少涉及外面的世界。

他们动不动就说“塘鳢鱼”,塘鳢鱼烧汤,白得像牛奶,鲜得唻!塘鳢鱼红烧,嫩得唻!塘鳢鱼怎么样怎么样,这塘鳢鱼成了他们的鲈鱼莼菜之思。

周庄四面是水,真正的鱼米之乡,应该有很多种鱼,为什么偏偏说着塘鳢鱼?我就很想知道这塘鳢鱼到底是种什么鱼,能如此在他们心中经久不衰。

他们探亲回来,我们就可以吃到他们带来的“菜苔”,软软的,弹弹的,既甜又咸。是春天菜花抽苔时掐下,回去腌制,煮熟,再吹到半干不干,作为一种伴茶的零食。

伴茶的零食还有“笋豆”,有笋丝拌着的酱黄豆,也是半干不干的。周庄有一种茶,叫“阿婆茶”,是婆婆奶奶们聚会谈闲时喝的茶,喝这种茶,伴有各种吃不饱、换滋味的零食。那里的甜橄榄、咸橄榄、青橄榄不脱卖。

水乡人的消闲比一般的农村讲究多了。

我的名字叫“yusen”,周庄人听得哈哈大笑:“你这个名字在我们那里,叫起来是‘围身’,就是你们镇江围腰的意思!”。围身一围,上灶烧塘鳢鱼呀?我问,塘鳢鱼到底是什么鱼啊?我们这里有没有?他说,没有,就是我们那里有!

塘鳢鱼长什么样呢?不大,大头小身子,肉滚滚的,很少毛刺,一熟肉就脱落,拎着鱼骨头出去,剩下的全是肉。因为塘鳢鱼,于是周庄就长在了我的心里面了。

过了二十年,周庄已经很有名了,号称“ 水乡”。我总算有机会去寻找,寻找他们说的湖里沉下去的村庄,寻找阿婆茶,寻找塘鳢鱼。

在靠近三毛茶馆的附近,周庄本地的李乐平,召集了陶万建等人,当年跟我下放一起的朋友举杯叙旧。又利用熟人的身份,带着我张厅沈厅作家里人式的巡游。

我总算见到了塘鳢鱼。

塘鳢鱼烧豆腐,看上去像昂刺鱼烧豆腐一样。鱼不大,一拃多长,味道像鳜鱼,又像黑鱼,更细腻一些。我没有感到惊艳。也许那年月,有机会常常下馆子,味觉迟钝。也许,一种味道是藏在心里面,在心里美着,不必试验,一试验,味道就差了。

菜花开时,塘鳢鱼最美。我去的时候已经到了夏末,荷花都残了,正等待乌桕叶红的时节。

塘鳢鱼,长不过半尺,小的就更小。有的地方叫虎头鲨,有的地方叫罗汉狗,趴在水底,吃荤不吃素。吃荤的鱼一般都味美,像河豚。在春三月里,这些鱼最美,菜花塘鳢鱼,大概也是这样的吧!

镇江有条“观音桥巷”

老镇江镇江女婿白岩松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老镇江难忘的“一枝春素菜馆”。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陵口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大路镇”啊!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fery.net/afhzp/207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