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论是统编版教材设置了指向整本书阅读课程实践的“快乐读书吧”,还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的“课程内容”中,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六个学习任务群中的一个,都是在民间一线教师进行了多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基础上,对整本书阅读在语文课程和学生成长中重要价值的积极肯定和政策性行动的呼应。可以说,这是一个以民间探索促进政策制定的积极案例。统编版教材使用,至今在小学阶段马上就满一轮(六年)了,以“快乐读书吧”为导向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实践,从学生角度来计算,最多的已经经历了12次基于教材的有设计的整本书阅读学习活动。这些关于整本书阅读教与学的实践,如果被以案例的方式广泛收集,再进行专业分析研究,应该能够揭示整本书阅读课程的一些关键问题。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缺乏一种以真实研究为基础服务于教学实践改革的传统,要么是揣摩官方意图制造“事实”和数据,要么是始终属于个体性的实践探索和研究,缺乏普遍性。从一些表面的现象来看,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实施和探究,因为教材“规定”的缘故,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成果斐然”,但从学生角度深入反思的很少。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我们要怎样来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中有关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定位,又应如何以课标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呢?这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又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迫切的现实问题。先来通过一张表格,看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中 至第三学段整本书阅读课程目标和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要求,并对比一下目前统编版教材相应快乐读书吧的规定/推荐书目和编排意图。
版课程标准
统编版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学段整本书阅读课程目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册序标题书目主要目标 学段尝试整本书的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1)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2)阅读、朗诵 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3)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1读书真快乐(教材中没有规定或推荐书目)了解丰富多彩的阅读生活,激发读书兴趣。2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材中没有规定或推荐书目)阅读、朗诵 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初步学习图像化和联结策略。3读读童话故事《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认识书的封面,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读懂童话故事的内容,初步体会主人公形象,运用联结策略感受人物情绪情感。第二学段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1)阅读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如《小英雄雨来》《雷锋的故事》等,讲述英雄模范的动人故事。(2)阅读儿童文学名著,如《稻草人》《爱的教育》等,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大意。(3)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4读读儿童故事《神笔马良》《七色花》《一起长大的玩具》《愿望的实现》学会看目录。阅读儿童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亲情和爱带来的美好。5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阅读童话故事,感受丰富的想象,体会故事中传递的“真善美”。运用预测、梳理人物关系等方法,理解故事内容。6小故事大道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感受中国古代寓言的魅力,乐于读寓言。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运用联结、提问和转化策略收获思考和获得启示的快乐。7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中,运用图像化策略,感受神奇的想象,知道神话有创世神话和英雄神话,是人类对自身能力和愿望的最 体现。通过神话人物的语言、动作及行为等的描写,感受英雄和神的形象,有自己的看法。8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及《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通过阅读科普类书目,逐步养成对身边事物进行提问、展开大胆想象的习惯,学习运用确定重点的阅读策略。结合已习得的办法,有主动深究并解决问题的意愿。第三学段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1)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如《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2)阅读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的 作品,如《寄小读者》《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3)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9从前有座山《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阅读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民间故事,体会寄托其中的朴素愿望。能用创意的方式来展示分享民间故事。10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实践从课文阅读中学习的古典名著阅读方法,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11笑与泪,经历与成长《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阅读经典成长小说,综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学习用人物环形图、树状图等方式,围绕主人公梳理人物关系,以便更好地读懂故事。尝试通过写阅读记录卡、写读书笔记、制作人物资料卡等方式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12漫步世界名著花园《鲁宾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理解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阅读价值,能沉下心来坚持读下去。阅读名著之前有意识地了解写作背景、阅读名著梗概,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理解:除了边读边做批注,还可以摘抄喜欢的段落并标注页码;画人物图谱,梳理人物关系;写下全书结构以及作者要表达的一些想法等。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其一,统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规定/推荐书目和目标定位,基本上与年版课标的规定是一致的。例如,在课程内容上,第二学段第三条是:“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统编版教材中,寓言阅读安排在三年级,神话阅读安排在四年级。其二,部分书目学段安排不一致。例如,统编版教材低年级没有明确提到“图画书”;年版课标在第二学段提到的《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统编版教材安排在了六年级;统编版教材安排在四年级的科普阅读,年版课标安排在了第三学段;四大古典名著的阅读,统编版教材在五年级就有安排,年版课标安排在第四学段。其三,如果再结合年版课标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中的“教学提示”,就会发现,统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的学习目标定位,与年版课标基本是一致的。其四,在规定/推荐阅读的书目上,统编版教材比课标更具体。这是肯定的,课标是纲领性文件,在阅读书目上主要是方向性的提示。统编版教材中有而年版课标没有列出的书目,可以理解为含在“等”字里面了。参考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就更清楚了。2现在来说说从年版课标来看,整本书阅读课程如何定位和实践。首先,我们会发现,在学习任务群的性质上,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的意思是开拓扩展,相对于“基础型”和“发展型”,“拓展型”属于语文课程内容中的“探索级”,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来说,这一课程内容的积极实施,可以助力学生达到新的高度和境界,“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样看来,整本书阅读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参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内容的7个学习任务群,更能发现,整本书阅读课程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放在7个学习任务群之首。毫无疑问,阅读的种子要尽早种下,如果学生在小学没有爱上读书,没有学习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到了初高中,再以中考高考的名义来促进,几乎是缘木求鱼了。第二,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课程目标,要以培养阅读兴趣和体验阅读的成就感为基础。学段目标中从 学段到第三学段,一以贯之的强调阅读分享;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中,首先强调“体会读书的快乐”;“教学提示”中指出:“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这些都在提示课程实践中要特别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保鲜”。第三,要重视基本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