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吃鱼,苏州人是真讲究!有人说,“苏”的繁体字“蘇”就是由“草、水、鱼、禾”组成,可见鱼在苏州的重要性。
作为鱼米之乡,苏州除了产出大量各种各样的鱼鲜,在吃鱼上也颇有一番讲究。老时光里,像苏州这样的江南水乡,人们心中都有一份“吃鱼时间表”,到什么时间就吃什么鱼,万万错不得。
01正月塘鳢肉头细春天里,塘鳢鱼最是肥美,这时田野菜花盛开,一片金黄,苏州人称其为“菜花塘鳢鱼”。这种鱼样子不好看,体型较小,但却肉质细嫩,极为鲜美,袁枚说塘鳢“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芥作汤,作羹,尤鲜。”
塘鳢鱼最简单的做法是炖蛋。汤碗内码好鱼,鸡蛋打出在另一碗内,加大厨师料酒、葱花、鸡精、麻油、色拉油打好,倒在鱼碗里,旺火蒸十来分钟即可。这道菜是清淡至极的荤菜,既有鱼的鲜味又保留蛋的滑爽,鱼肉比蛋还要细嫩,但细而不碎,嫩而不烂,是老幼皆宜的滋补佳肴。
02二月桃花鳜鱼肥鳜鱼有“春令时鲜”的美誉,每到二月,桃花汛期间,苏州人的餐桌上一定不能少了它的身影。
苏州有道名菜“松鼠鳜鱼”,是将鱼和着调料下锅炸至金黄,捞出后浇上糖醋汁而成。但此时的鳜鱼肉质最鲜最嫩,用以油炸实在有暴殄天物之嫌,或许清蒸鳜鱼才是苏帮菜民间的烧法。
点的,在鱼背上塞上几片鲜红的火腿、雪白的笋片,经过了姜葱洗礼后、鱼肉抛却腥味只留鲜味,最能保持鳜鱼的原汁原味,又有火腿的咸香深入鱼肉之中,清醇味美,食之芳香可口,令人齿颊生香。
03三月甲鱼补身体“菜花黄,甲鱼肥。”油菜花盛开之际,也是甲鱼最为肥美之时,苏州人是为“菜花甲鱼”也。而过了这个季节,到了夏季的甲鱼,就被称为蚊子甲鱼,肉质松老,无人问津了。
菜花甲鱼,体内遍布肥膏,营养 ,味道最美,也是最合时宜的。清炖甲鱼是常见做法;如果你口味是偏重的,可以尝试红烧或冰糖甲鱼;煨甲鱼则要用整只的母鸡一起煨,看重的煨好后和鸡汤融在一块的汁。只要火候到位,都能将甲鱼体内的鲜美激发出来。用苏州人的老话来形容,就是“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
04四月鲥鱼加葱须每年四月,鲥鱼开始走上人们的餐桌。它有鱼的美味,亦有肉的质感,吃到嘴里滑溜细腻,肥腴醇厚,馨香扑鼻,远胜其他鱼品。
和刀鱼、河豚相比,鲥鱼的做法要简单多,苏州饕客的所爱似乎也就清蒸这一种。扁身的鲥鱼,其美味就在于那一身披挂着油脂的闪闪发光的鱼鳞,素有"其味美在皮鳞之交,故食不去鳞"之说。
因为鲥鱼鳞中富含磷脂,遇热即能化成脂膏渗入鱼肉而生成丰腴的口感和独特的鲜美,所以,蒸鲥鱼的方法也有别于其他鱼种。
首先是不能去鳞,其次是不能水洗,剖腹去肠后,只需用洁净纱布轻轻抹擦一下即可,然后在鱼腹内放入冬菇、火腿片、冬笋片等辅料后用网油包上鲥鱼,置于盘中加各种作料,上笼蒸至网油融化,便可出笼上桌。这样蒸出来的鲥鱼,鲜汁饱满,鱼肉滑溜细腻,鱼汤肥腴醇厚,真有难以言表的妙处。
05五月白鱼吃肚皮农历五、六月江南入梅时节,白鱼正逢时。盛产白鱼的地方很多,在江苏以太湖白鱼为 ,是“太湖三白”之一。
白鱼的做法有清蒸、红烧、腌渍、熏烤、香糟煎等多种做法,但最为常见的还是清蒸。
白鱼清蒸和其他鱼种略有不同,一是要蒸得透,这是因为白鱼的鱼皮有些类似鲥鱼,含有大量的鱼脂,足够的时间才能使得鱼皮中的鱼脂化成汁水渗入鱼肉,才能吃出肥腴鲜嫩的感觉;
其次是蒸前一定要做好预处理,一般的做法是将白鱼活杀洗净后,在鱼背鱼腹处都抹上重盐,放置两三个小时,用清水漂净再上蒸笼。否则咸味不到,白鱼的鲜味必定会大打折扣。
06六月鳊鱼鲜如鸡初夏,鳊鱼经过春季的休息生息,异常肥美。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最常吃的河鲜不是白鱼,也不是鳜鱼,当然更不是难得一见的塘鳢鱼和近乎绝迹的鲥鱼,而正是这极为寻常、谁都能吃得起的鳊鱼。
这种甚至被归类为杂鱼的凡物却有非同寻常的鲜味,野生的鳊鱼好寻且极鲜,在民间谚语中有“六月鳊鱼鲜如鸡”之说。鳊鱼可清蒸、可红烧、可剁椒,亦可加一点咸菜与之同烧,味咸鲜,食之甚美。
07七月鳗鲡酱油焖在苏州有一句俗谚叫做“白露鳗鲡霜降蟹”,所谓鳗鲡即是鳗鱼,白露时节正是当地人吃鳗鱼的好时候。鳗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少刺多肉,并具有清凉解暑、滋补强身的作用。
黄焖河鳗是一道经典的苏帮菜,有书面记载称"以城中松鹤楼最腴美"。它加的河鳗原料选用太湖鳗鱼,焖至后色酱红、皮肥糯、肉洁白,与黄焖着甲、黄焖栗子鸡并称"三黄焖"。一般是大锅烹制,小锅分次复烧后上席,味更浓厚。鳗鱼肉细腻软嫩,咸味中带有甜味,配上旁边的西兰花蘸以酱汁入口,滋味更赞!
08八月鲃鱼要吃肺鲃鱼,也称为“斑鱼”,背青有斑,无鳞,尾不歧,腹有白刺,是苏州的特产,太湖鲃鱼,最称鲜美。鲃鱼酷似河豚,虽个头显小,但味美却在伯仲之间,所以在王鏊的《姑苏志》中,把它和河豚归入了一个条目:“斑魚似河豚而小,味亦腴。”
鲃鱼贵在肺,当年苏州木渎的百年老店“石家饭店”,一道“鲃肺汤”名声遐迩。"鲃肺汤"原名"斑肝汤",是用斑鱼的鱼肝、鱼肉和鱼皮入汤精烹而成。
斑鱼是太湖特种水产,在桂花开时形成鱼汛,花谢则去无踪影,民间早有"秋天享福吃斑肝"的谚语。斑鱼肝入馔,早在清代就在苏州地区极为盛行。
09九月鲫鱼要塞肉鲫鱼同鳊鱼一样,亦是常见之物,几乎可算得上是中国人餐桌上出现频率 的鱼类了。俗话说“夏鲤寒鲫”,每年九月开始,鲫鱼就到了最肥美的时候。
“买条鲫鱼串串汤”,是平日里苏州百姓生活中最常见节目。将鲫鱼两面煎黄后加葱姜用水煮,直至汤色奶白时或放入萝卜丝,或放入虾圆(河虾仁和猪膘做成),入口清淡而鲜美,暖胃又暖心。
10十月草鱼打牙祭草鱼在苏州最 的吃法,莫过于爆鱼。苏州人喜欢吃爆鱼,年夜饭的团圆餐桌上更是少不了这一份爆鱼。用青鱼做亦可,但草鱼比青鱼嫩,因而是更好的选择。
苏式爆鱼是先炸后腌的工艺。腌料其实非常简单,无非酱油、生姜和冰糖,最多加一粒茴香。加糖决不能手软,基本要加到在腌料中无法再溶解为度。腌料要足够冷, 先冰一冰,鱼块炸透,立刻浸入冰冷的腌料中。
这时,可听到轻微美妙的噼啪声,是因为鱼块因骤变的温差收缩爆裂的声音,鱼也因为这收缩迅速入味,所以苏式爆鱼有个“爆”字,非常形象。苏式爆鱼以甜味胜,吊鲜祛泥土气,真正甜而不腻,甜而不妖。
11十一月鲢鱼吃只头吴谚有云:“青鱼尾巴鲢鱼头”,苏州人独宠花鲢,花鲢的头特大,故有“胖头鱼”之称,因而这种鱼就讲究吃鱼头。
鱼头洗净晾干后要煎透,煎鱼火候最难把握,但有一秘诀可记,“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能常翻动,切记。鱼头红烧、白煮均可,一般用粉皮、豆腐衬底。
苏州人吃花鲢还有个相关的游戏,叫做掷“鱼仙人”。叶正亭《吃在苏州》说:“鱼仙人”是一块位于腮处的鱼头骨,如梭鳔状,有尖尖头,侧看似三角,却可以站立起来。
吃鱼头时,先把这“鱼仙人”挖出,不能用嘴吮,然后先要喂它一番,即用筷子夹着,到各菜碗中“搭搭味道”,然后闭目、许愿,便可掷抛,夹着“鱼仙人”的筷子在空中转几个圈,轻轻往桌上一掷,看“鱼仙人”是否站起来。“鱼仙人”一旦站立,实施者如同中大彩,顿时满脸放红光。默默许下的愿将会实现,能不激动?也引得全桌人一阵阵喝彩。
12十二月青鱼要吃尾青鱼是一年中十二月份湖鲜时令佳品,过年时节家家必备一条青鱼,喻为年年有余。青鱼在苏州话中叫做“棲鱼”,谐音与“聚”相近,意为“团聚”意思,因此深受百姓欢迎。
《洞庭东山物产考》记载,青鱼性猛,色青白头,脊微乌,大鳞圆身,喜食螺蛳,故名螺蛳青,冬肥夏瘦。青鱼又能做成各类菜肴,街巷家庭中以红烧为主,有的割杀后洗净用盐腌制后风干来年食用,有的制成类似鱼鲊、糟鱼等食用,风味独特。
更多美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