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全国第一渔获产地,如今却无鱼可捞,舟山渔场这些年的经历真是一言难尽啊。
为啥曾经被叫做“东海渔仓”的舟山渔场,会变得无鱼可捞呢?我们得付出啥代价,舟山渔场才有可能重现辉煌啊?
浙江舟山是我国第一大群岛,有个岛屿,还有我国最著名的渔场,真是舟山归来不看岛啊!
舟山渔场在地理位置上处于长江口东南方,也就是杭州湾以东,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近百年来,浙江、福建、上海、江苏等地的渔民都习惯在这片区域捕鱼。
为啥舟山地区能形成一个这么好的渔场呢?
原来啊,这主要是因为先天的气候优势,这里是长江、钱塘江还有甬江的入海口,不但有寒流,暖流也会在这交汇。
因为两流交汇,导致渔场附近形成了特别适合鱼类生长的温度环境,而且还为周围的鱼类带来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所以自古以来这里的渔产量就特别高。
早在上世纪末,舟山渔场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鱼类普查,当时在这里发现了很多种类的鱼。
监测发现,该渔场内的鱼类约有种,其中大小黄鱼、乌鱼和带鱼的存量特别丰富,它们并称渔场四大鱼产。
这里鱼多,是因为浮游动植物有种,水域内的年平均含量比其他水域高,而且夏季多,冬季少。
此外,在鱼类和浮游生物之间,当然也少不了虾贝等生物啦,同时期的底栖生物,其实也差不多保持在76种左右。可以说,这三者共同构成了舟山渔场水下丰富的生物圈,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食物链。
当渔场内某种水生生物数量大增时,就会出现鱼汛,这意味着渔场进入了最适合捕捞的季节。
一般来讲,每年春天一到,当地就会迎来小黄鱼的鱼汛,夏天有大黄鱼和乌贼,秋冬季节则有海蜇和带鱼。
总之,只要人们按规律捕捞,舟山渔场一年四季都会有鱼汛,渔民每年都能有收获。
因为水下环境适宜,所以有很多鱼群在这里生活,而鱼群的聚集又吸引了很多捕鱼人。所以,当舟山渔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时,也就为后来的落魄埋下了种子。
从人工划船到机器动力,从人工撒网到机械拖网。科技提高了人们的捕鱼量,但也给海底鱼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挑战。
早年捕鱼人基本都是个体户,大家都抢着给自己的渔船升级装备,马力更强劲的发动机能让船行驶得更久更远,而网口密度越来越大的底拖网、绝户网,能把水下的鱼产一网打尽。
这种内卷的情况,导致了以大黄鱼产量高而闻名的舟山渔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就已经很难形成大黄鱼鱼汛了。
到年的时候,整个渔场就只剩带鱼还有鱼汛了,要是说以前的四大鱼种现在只能剩一个,那其他本来产量就一般的种类,受到的打击肯定就更大了。
然而,鱼类面临的不仅是人类的大肆捕捞,还有越来越工业化的捕捞工具和不断增加的临岸处理渔产的工厂,这些都让水域的水质从鱼类依赖的天堂变成了难以生存的惨地。
你要知道,在水质评级里,我国按规定严格划分了四类标准,当时舟山渔场的水质已经是劣四类海水了,说白了就是当地就算有鱼,也不建议去捕捞了。
数据显示,舟山渔场的四大鱼产,八十年代的捕捞量占比约60%,到年,占比已降至10%。
虽说消费者口味转变是部分原因,但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当地相关渔产的产量已经降到临界线以下了。
这些事实表明,人类、渔场和鱼类资源之间并非垂直关系,人类不能对它们随意索取。三者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环形联系,相互补充,才能使各方都受益。
好的,以下是为你的内容:不破不立,舟山渔场置之死地而后生,慢慢又变成了鱼类生存的好地方,这其中人类的作用也很重要。
进入新世纪后,我们从四个方面对舟山渔场的资源进行了把控,以免它成为历史。
首先,要限制那些捕鱼方式恶劣的渔船和捕捞网。据了解,从年开始,15年内大、中、小渔船的总量在不断下降,最后减少了将近八百艘,而且三者的占比也得到了改善。
这样,可以减少那些捕获效率低、对环境破坏大的渔船的出行次数,而增加更加科技化的大型捕捞船,就能在保证渔获的情况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与此同时,渔业部门进一步优化了舟山渔场适宜捕捞渔产的范围,说白了,就是减少了国内捕捞区的比例,增加了远洋捕捞活动的比例。
这个规划的效果挺明显的,只用了五年时间,国内捕捞量就减少了大概30万吨,而远航捕捞量增加了20万吨左右,现在,当地的远洋捕鱼产值已经超过亿了。
这样一来,国内捕捞量减少了,鱼类资源就能有更多时间休养生息。依靠科技改善水下环境、提高水质,当地的海水养殖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养殖鱼的产量已经占到渔获总产量的约16%了。
事实上,我们不仅正向涵养渔场渔产,还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明确禁渔期和禁止打捞的鱼类,也让当地相关鱼种不再进入市场,进一步确保鱼类不会因人类活动而受到影响。
如今能看到,啥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虽然早先大家光忙着抓鱼,只看得到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注意到过度捕捞对环境的破坏,但好在咱醒悟得还不晚。
如今,由于捕捞业得到了有效管理,也进行了有序引导,捕捞人也都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在这些多措并举的努力下,舟山渔场终于又逐渐恢复了昔日“东海渔仓”的美誉。
以下是根据你的要求进行的内容:消息源自: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年12月3日,澎湃新闻发文介绍舟山如何走出“东海无鱼”的困境。
年4月30日,澎湃新闻报道,为修复振兴舟山渔场,“一打三整治”再次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