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讲吃,最讲究个时令。早春时节,菜花鱼、鳜鱼、春笋、金花菜……丰富的食材让苏州人的春季菜单丰满生动,即便是家常便饭,也很讲究春尝头鲜、夏吃清淡、秋品风味、冬进滋补。
▲春笋
▲香椿叶
▲金花菜
二月初,酒酿就上市了,在街头巷尾唤卖。酒酿,俗称“酒娘”,虽说现在一年四季皆有售卖,在旧时却是古人用来对付早春时节“凹春冷”的良方。三两碗酒酿,辅以酒酿丸子、酒酿饼等小食,保证你整个早春暖意洋洋。
▲酒酿饼
▲酒酿丸子
腌笃鲜是苏州有名的一道时令菜。有人会好奇,为啥叫腌笃鲜这么奇怪的名字?腌是腌制后的咸肉,鲜是新鲜的猪肉,笃是指小火焖。咸肉独特的咸香再加上鲜肉鲜美的口感,混着新鲜春笋的清香,一碗白汁浓汤的腌笃鲜下肚,不消出门,这春日里的鲜美便尝到三分了。
▲笃三鲜
“一月塘鲤二月鳜、三月甲鱼四月鲥”,春天油菜花开时,正是肥美鲜嫩的塘鲤鱼上市的季节,因此也得来个”菜花塘鳢鱼“的称呼。苏州老食客点菜,一定说红烧正塘,决不会说红烧塘鳢鱼。原来红烧正塘要先将塘鲤鱼下颌某根骨头揿下去,如此一来,装盘时每条塘鲤鱼均端正卧着,所以叫正塘。这一揿,揿出了苏帮菜的精致、考究和趣味。不过这菜花鱼须在清明前吃,苏州人说,等过了清明,塘鳢鱼的鱼骨刺出来了,就不好吃了。
▲菜花鱼
▲红烧正塘
春秋时候的吴王僚却 吃鱼炙,也就是烤鱼了。公子光就设宴邀请吴王僚,伺机刺杀。为了将匕首隐藏在鱼腹中,公子光请人专门在鱼背肉上刻出花纹,入油炸后,鱼肉松胀竖立,然后再浇上汤汁和辅料,外形就变得模糊不清了,端上桌很难看出暗藏的匕首,于是公子光刺杀王僚成功,公子光就成了吴王阖闾,鱼炙就慢慢演变成了松鼠鳜鱼。
▲松鼠桂鱼
?
有道是“无肉不欢”,河鲜有了,自然要少不了这苏州春季时令上要吃的 块肉——酱汁肉。你别看这小小一块酱汁肉,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当时称为酒焖汁肉,用红胭脂作为着色原料,后来改用红米着色,进而改称为酱汁肉。清明节前上市,夏至落市。酱汁肉色泽酱红,甜而不腻,皮糯肉香、入口即化。买回家的酱汁肉 隔水蒸,或放在饭锅里,味道才 。
▲酱汁肉
??美食也是一种文化,所以吃货在苏州也是文化人,叫“美食家”。苏州美食除了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如今的城市商业也是紧密关联。我们新主城也是铁杆苏州美食爱好者哦,届时来个美食之约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