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垂钓的朋友几乎都会见过这种鱼,尤其在农村的池塘、小河中非常常见,这种鱼长相丑陋,身体粗壮,头大而阔,稍扁平,腹部浑圆,后部侧扁,嘴大、眼小还突出,体呈黑褐色,带有黄色光彩,腹部淡黄,体侧有不规则的大块黑色斑纹,各鳍都有淡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详细通过我的描述好多人都猜出来是什么鱼了,那就是沙(塘)(鳢)。
沙(塘)(鳢)喜生活于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的底层。游泳力弱。冬季潜伏在水层较深处或石块下越冬,以虾、小鱼为主要食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水域,在南方习惯叫做痴虎呆子鱼,有些地方则叫做虎头鲨。这种鱼进食极为生猛,一般都是把小鱼小虾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消化,消化不了的东西还会再吐出来。
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由质量型向营养型的演变,以前不为人看重的沙(塘)(鳢)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和自然水域的污染加剧,沙(塘)(鳢)的生存环境不断受到威胁,资源量剧减,这使得沙(塘)(鳢)的市场价格节节攀升,现已野生的沙(塘)(鳢)涨至元/公斤左右,并且供不应求。
沙(塘)(鳢)在我国北方水域也有存在,好多垂钓爱好者都有钓到过,但在北方,尤其是京津冀一带很少有人去食用,小时候在农村捕获的沙(塘)(鳢)外皮很硬,就像清道夫的皮一样,脑袋还很大,去了鱼头,剩下的肉不是很多,因此以前京津冀一带很少有人食用这种鱼。
在江浙一带清明前后,菜花金黄,这时的沙(塘)(鳢)体肥籽满,成为长三角地区餐桌上独特的佳肴,其含肉多、少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与螺肉、河虾、竹笋、春韭共称为江南五大春菜名鲜,福建有些地区还把它誉为“水中人参。
野生的沙(塘)(鳢)很难长大,一般成年鱼体长不过20厘米,重量最多克左右,且生长缓慢,有些人掉过几斤长相和沙(塘)(鳢)很像的鱼,那是一种东南亚的鱼类,学名叫笋壳鱼。其营养价值和味道和沙(塘)(鳢)相比相差甚远。
随着市场的需求,沙(塘)(鳢)经常是一货难求,野生资源面临匮乏的情况,好多人就开始人工饲养这种鱼,但是受制于人工繁殖技术没有成熟,苗种多采集野外,作为配养鱼与其他养殖品种混养在同一池塘内,养殖规模较小,鱼的规格、产量难以保证。而且生长也缓慢,个体也不大,获取的经济效益缓慢,慢慢人工养殖这种鱼的越来越少,市场上的沙(塘)(鳢)还都是以野生为主。
现如今农村发展速度很快,自然环境也和以前不一样了,这种以前没人吃的沙(塘)(鳢)已很难钓到,主要是环境破坏,一些小鱼小虾没有了合适的生存栖息地,沙(塘)(鳢)的食物资源匮乏,导致其数量锐减。
你见过这种鱼吗?你的家乡管这种鱼叫什么名字?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