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ivk_sa=1024320u
然而,在这些绻的咏叹和精彩的描绘中,最富情节和最能感人的,当推曹植的《洛神赋》人神恋爱的题材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却并不多见。尤其是像《洛神赋》这样从人神双方入手,抒写彼此的相幕相恋之情更为难得。宋玉的《神女赋)着重刻画了巫山神女的外观美,而未能更多涉及其内心感情的底蕴,同时楚王在作品中也未被作为恋爱的一方来加以描写。
因此曹植的《洛神赋》可以说是这类题材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有一种说法,曹植作《洛神赋》是纪念他与已故皇后甄氏(曹丕妻)的段隐秘的恋情。唐代李商隐《东阿王》诗云:“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这种说法并无事实依据,前人已经有少不少驳诸和考证。
其实,曹植在赋序中说得很明白,他在渡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说女神之事,遂作斯赋。”赋中写到的“渌波”、“神游”、“満渊”、“清流”、“神渚”等水景水态,以及南湘二妃、汉滨游女、川后静波、冯夷鸣鼓、文鱼警、鯨鲵夹毂等与河川有关的神话故事,无不与洛神作为水神的特殊处境和神灵身份十分协调。
在川明水秀之中,突出洛神得之于洛水钟灵毓秀的优美风姿。这种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结为一体的方法,体现了曹植深厚的写作功底。在曹植笔下,神同人一样,也是盛年未偶,一见倾心。一方微波通辞,一方长吟水幕,彼此有着真挚的情感交流,心灵间发生了强烈的感应与振荡。这种人神之恋,在灵异神秘的气氯中,闪耀出高雅而圣洁的光辉,并为整个故事带来了浓厚的抒情意味与哀怨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