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升学高考前情绪敏感期,家长如何正确表

文末留言评论帮查全省排名面对高考,不仅是考生,家长也会紧张。双方经常处于一种担心之中,害怕考不好,考不上,会被别人看不起,上不了某某大学,人生就完了……诸如此类的想法不时在头脑里闪现,影响亲子关系。这种情绪尤其表现在,孩子考完试后,家庭关系非常容易受孩子成绩的起伏而波动——成绩理想,皆大欢喜,一家人关系融洽;成绩不理想,孩子压力大,家长很着急,一不注意就会引起“大战”,一家人的关系降到冰点……我们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为什么考试没考好,孩子却不愿意和家长讨论成绩呢?大概有4个原因:第一,最终考试的结果不是他自己想要的,担心成绩不能符合家长的要求,自己失望,也辜负家长的付出。第二,父母、老师、社会将高考描述成一个人生的重大关卡,形成极大的压力,导致孩子容易产生这次考试没考好,高考也考不好,一生受影响等夸大的想法。第三,对未来的不确定,产生担忧,怕过不去高考这道坎,也不知道过不去之后要怎样继续生活。第四,学生自我认知不足,还未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自我认知与预期认知产生巨大的差距。截止目前,绵阳四诊、成都三诊,加上宜宾、内江等地的大型模拟考试的结束,到现在,部分学生应该已拿到了成绩。针对还没有拿到成绩的学生,在得知分数前的敏感时间段,家长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关心呢?家长要遵守的第一条就是不说不问。孩子如果不想聊考的成绩,我们家长不要追问。成绩已经尘埃落定,再多的追问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抵触甚至和你对着干。第二条,不求不应。考完试要给孩子一段自我反省、自我放松、自我积淀的一个时间。有些孩子考完,可能很快就沉浸到了游戏中,表面上不关心,玩游戏,实际上心里还是装着考试。这种情况,男孩子比较容易出现,他们的心理成熟稍微会慢一点,不过这也没有关系。我们需要让孩子自己有一段情绪恢复的时间。第三个「不」就是不聊不追。孩子不聊的话题,我们不要去追问,尤其不要去刨根问底。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和父母分离的过程。虽然做到这些很难,但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三个「不」,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一定会非常和谐融洽。针对已经拿到考试成绩的孩子,我们家长要做的也是三件事。第一件事:不问原因问对策孩子如果成绩不理想,家长切忌说:「你怎么没考好啊」「你是怎么回事儿!比上次掉了30分,一定没专心复习」孩子会敏锐地感受到你的批评和指责,正确的做法是要问:「我们到底该怎么办」「你觉得现在哪些科目还可以提升」现在已经是高考最后一个月,实际上,大幅度提升已经不太可能,比较合理的状态就是保持现状,并有稍微上升的趋势。建议孩子把所有的模拟试卷串在一起,按题型复习,或者把试卷上,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彻底掌握透彻。考题型基本固定,即便高考时题目本身没见过,但题型很熟悉,孩子也不至于太慌乱。第二件事:不追过去求未来什么意思?就是不要去再和孩子讨论:「这个题目是之前就讲过的,为什么还出错」「之前复习的时候你用心了吗?」这些都没有意义,眼下需要立足现实,接受现实,探讨未来。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查询统计高三下期,所有大型模拟考试分数对应的省排名,找到最高和最低的排名,在这个范围内大概筛选能上院校,提前规划,做好对策。怎么做呢?举一个例子,拿到孩子(假设绵阳理科)四次诊断考试的成绩,查询获得对应的省排名,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排名:根据排名结果,结合高校在川录取的详细数据,就能大概圈定一个能上院校的范围。可以参考中国大陆大学排行(QS世界大学排名)第三个点,共同规划孩子的下一步。这一点对所有家长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的坎。我过去也在大学里做老师,从事教育行业后我发现:不是最好就是适合,而是适合就是最好。工作十余年来,我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fery.net/afhpz/757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