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武进某自助餐饮店的采购员张野正在凌家塘某海鲜批发中心订货,他每天都要买四五十斤的三文鱼和虹鳟。
餐饮店采购张野说:“虹鳟并入三文鱼,我感觉对我们来讲,肯定是件好事情,我们并在一起,采购啊都方便多了呗,进口的三文鱼我们吃料理,蘸一些芥末吃的,国产的我们会煎铁板之类的。”
凌家塘批发市场海鲜经销商林青说,他家客户的主要选择还是进口三文鱼,日均出货量在三四箱左右,不过也有商家预订虹鳟,虹鳟每天也能卖出一两箱。
虹鳟和进口三文鱼都有餐饮店购买,那制成生鱼片的到底是那种鱼呢?记者来到位于新北区汉江路上的日料一条街探访,大部分商家的菜单上都有生食三文鱼片这道料理,但是几乎都没有标明三文鱼刺身的来源。
某日料店的菜单上列出了挪威三文鱼刺身和三文鱼生鱼片两道菜,两者售价相差10块钱,却并未注明用料的不同。
在另一家海鲜餐馆里,老板指着两块虹鳟说,这是最近他们在无锡采购到的,带骨带皮时进价70多元一斤,去骨去皮切成这样的长条卖,一天至少卖一条,每天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晚上卖能两三条。这块鱼肉称重4两5,售价80块钱。
最初虹鳟是否属于三文鱼的争论兴起之时,已经有专家明确表示,虽然理论上两者都可能有寄生虫,但由于淡水鱼的寄生虫与人体的生长环境接近,所以生吃虹鳟的风险比海水三文鱼大。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一些分辨技巧,自己区分虹鳟和三文鱼。
常州大部分三文鱼都来自上海江阳水产市场,进港时每箱三文鱼上都有捕捞日期、到港日期、保质期、产地等信息,但是经过经销商转手,一般海鲜市场的销售单据上只会标明进口、国产两大类,而商品上不会表明任何信息。消费者购买时,可以通过外观,将进口三文鱼和虹鳟区分开来。
海产经销商林青告诉记者:“外观上其实很好分辨,进口三文鱼的鱼背基本偏黑色,有黑斑,然后像国产三文鱼的话,就是你们讲的虹鳟,背上有一条很明显的红线,颜色偏咖啡色,还有个大小上面的特点,国产三文鱼的体型大小一般都集中在五六七斤左右,市面上大的少三文鱼基本上打底都是十一斤朝上了。”
这家店里,大部分生鲜三文鱼都已经去皮去骨、用保鲜膜包裹着,难以从外观进行区分,旁边的店铺都是如此。商家表示对于已经切分好的鱼,可以根据油脂的厚度进行判断。
虹鳟虽然无法避免寄生虫风险,但是只要烹饪得当、彻底煮熟,它的风味、口感和营养成分绝不逊于进口三文鱼,制成鱼松也是宝宝辅食的好材料。但是,商家不应该冒险将其制成生鱼片,给消费者带来隐忧。另外,餐馆经营者出售相关菜品时,应该仔细标明用料品名和来源地,既是给消费者放心,也是给自己积攒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