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5日
农历壬寅年三月初五
星期二
03:20:03
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说的是清明一到,桐花开始绽放。或紫或白的一朵朵小花拥簇在枝头,但你一定不会觉得她们拥挤,因为她们一个个都低着头,像未出阁时羞怯的姑娘。
二候田鼠化鹌,说的是田鼠喜阴,因为阳气渐盛而躲回洞穴,而喜阳的鹌鹑开始活动。春日里的一片祥和,也唤醒了万物生灵的自然生长,天地轮回,便如是而已。
三候虹始见,说的是雨后空气如洗,云薄漏日,雨过天晴后,天上开始出现美丽的彩虹。
清明节起源因何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一枝独秀,被当做隆重的节日,而且岁岁年年成为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呢?
这就得追述到一个被遗忘的节日——“寒食节”,以及赋予了“清明”不朽灵*的人——介子推。
介子推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禁火冷食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图片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清明与
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习俗扫墓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造林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青团子清明节时,吴地民间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的独到之处就是青团子的上色用的是一种叫“青”的野菜。“青”采回家后,拿去洗净,用盐水烫熟,满屋子便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青草味芳香。青团蒸熟后,比一般未加青的团子显得既香且糯,特别好吃。
酱汁肉酱汁肉相传在多年前已有应市,当初叫酒焖汁肉,是用红胭脂作为着色原料,后来改用红米着色,进而改称为酱汁肉。苏州酱汁肉,肉香甜肥润,烂而不糊,油而不腻。 的店铺是陆稿荐熟食店。
螺蛳清明螺即田螺、螺蛳。清明前是食用螺蛳的 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如用针挑出食,叫“挑青”。把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滚动声响能吓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蚕豆在苏州,3月底4月初,蚕豆差不多就上市了,绵绵软软,随即融化,一点点鲜香,一点点回味,嫩到可以连壳一起吃,但尝鲜的期限就这十几天,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咯。
塘鳢鱼三月中下旬上市,最贵的时候卖到了多元/斤,塘鳢鱼可说是苏州春季餐桌上的 品了。虽然除了苏杭等江南地区的人外,外地人似乎并不爱吃,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苏州人眼中的 美食。不管你是煎之、煮之、蒸之,都是 美味。
清明养生夜卧早起以使志生关于清明养生,在《*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得非常清楚: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这个时节,应该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人们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尽量做到夜卧早起。当然,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早晨7点—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
“生发”食品要慎食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发物是动风生痰、发*助火助邪之品,清明节饮食温馨提醒: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
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哪些食物是发物?在我们日常食物中,属于发物类的食物有以下几大类:蔬菜类,易诱发皮肤疮疡肿*,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
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鸡蛋虽不属发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等皮肤疾病。
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量食用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獐肉、腐乳、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
多饮菊花茶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祭祀踏青防这些病1、防感冒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由于市民在外游玩时,忽视了适时增减衣物和劳逸结合,过度的玩耍和劳累,很容易引发感冒。按以往的情况来看,清明期间前来治疗的患者中,小孩占了很大一部分,家长疏忽照看,加上成年人觉得医院治疗,所以过来治疗的多数是小孩。
外出游玩的时候,应带上备穿的衣服以及感冒药,遇到不适时,应该及时治疗,不要影响到节后的工作生活。
2、防腹泻
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主要原因是外出时误采误食,特别是孩子,易采摘不认识的野花、误食野果。市民一旦出现腹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消耗体力,补充水分,随身携带腹可安、保济丸等药物,轻微的腹泻只要一两餐不吃就可治愈。
3、防过敏
在清明期间,花粉过敏患者平均能占到呼吸科就诊患者的三分之一。
一些市民在踏青回来后皮肤就出现红疹、风团等,有的还出现鼻痒、打喷嚏,这些都是过敏症状。加上部分对花粉过敏的市民外出踏青时,并没有做好充足的防御工作,以致中招。医生建议,为预防过敏发生,过敏体质的市民应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环境,也可戴上口罩。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虾蟹、牛奶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扫墓注意事项1、我们倡导鲜花寄哀思,不点香烛,不烧纸钱,如果不得不点烛烧纸的话,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及生态保护;
2、清明扫墓日期一般以清明节前十天后十天,也有地方风俗是前三天后三天;
3、扫墓祭奠时间 早上5-7点,即卯时,当然,现在通常不会那么早,我们掌握着只要在下午3点前完成扫墓祭奠即可;
4、扫墓时使用镰刀清除野草,注意不要使用锄头。引燃元宝纸钱的时候, 使用火柴,不要用打火机;
5、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不可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地大小便等;
6、在坟前谨言慎行,不要非议先人,也不要对其他坟墓评头论足;
7、扫墓之前 禁食,当你动身去扫墓后就 不吃食物了,若真的需要也要以素食为主;
8、扫墓时要衣著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不要穿大红大紫的鲜艳衣服,尽量不要佩戴颜色鲜艳的配饰,头发不要遮盖额头;
9、扫墓时忌讳在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的合影还是扫墓者和坟头墓碑的合影,更不要将其他墓地拍摄到照片中;
10、一般来说70岁以上的老人家、怀孕的妇女或者正在生病的人,阳气较弱,不宜参加清明扫墓活动,另外来例假的女性以及儿童也 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尤其不要下午三点以后参加,上述人群如果确实避免不掉,可以佩戴一些玉器配饰;
11、扫墓结束后,离开墓地的时候,大踏步走不要回头,进家门前根据各地风俗,可选择跨火盆或以水为镜照一下自己;
12、一般情况下在陵园周边,清明前后几天交通不会通畅,建议您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
清明节追思——怀念父亲在这个感恩怀德、抚慰亡灵的清明时分,我去祭奠常眠在墓地的父亲,这里没有苍松翠柏,没有鲜花点缀,更没有春雨的缠绵,只有渐趋生疏的忧思,只有膨胀起来的怀旧感伤。轻轻地挥动着寄寓哀思的铁锹,让缕缕烟雾化做我的哀思。默默注视在燃烧中渐渐升腾的灰片,正是花葬有时,人去无期,一股悲痛从心中涌来……
父亲啊,您已离开我们二十三年了,您在 那边过得好吗?每当我想念您,我泪眼朦胧,多少次在梦中与您相遇,您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但能够见到的只是您那熟悉的背影,您终究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我仍然能够感到您就在我的身边,从来就不曾走远……暮然惊醒,泪水打湿了枕边,辗转难眠。莫非您在九泉之下,还有未了的担忧和牵挂吗?
父亲啊,您为什么走得那么匆忙,我们多么希望您那匆忙的脚步能够减缓!难道亲人的期盼和呼喊也不能挡住您那向前匆忙的步伐吗?您无声无息地走了,像是出了远门,更像是喝完酒睡着了,但我的心却是冰凉的,空空荡荡,好像生命之中正在缺失了什么,每次想起这些泪在流心已碎!
父亲啊,您是一个憨厚朴实是农民,兄弟姊妹六人,上有二老,下有五个子女,为了生存和责任,您担负起重担,年轻时在那个落后的时代日夜奔波,磨炼出别于常人的意志和毅力;您宽广的胸怀和理智至今仍深印在我的脑海,影响着我坚强地一路向前,绝不退缩;您的坚韧和不屈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勇敢地面对现实的磨难;因为劳累,岁月的沧桑过早地刻上了您的额头,您逐渐苍老;但您是慈善的、开心的、心里是充实和富有的。您和母亲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兄弟姊妹五个拉扯到大,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父亲啊,您把那博大、厚重、如山似海的父爱在悄无声息中静静地、默默地给了我们,滋润和呵护着我们。往事如烟,风吹过已了无痕迹,脑海中留下的只是您模糊的身影。是啊,您走了,从此在这个温馨的家庭里,少了您哪熟悉的容颜!自此,我认识了生命之脆弱,感悟了生死一瞬间。父亲您离开我们后,再也不能见到您的身影,再也不能听到您的声音,风霜雪雨已经淡化了您的面容,您那如山似海的爱已无声了!从此,尘世中少了一个身影,多了一双泪水弥漫的眼……
父亲啊,每到清明扫墓祭祖时,当我跪在您的坟前,这薄薄的*土隔开了两个世界。阴阳相隔,从此我们再不能相见。父亲啊!您在那边还好吗?*泉路上的风吹雨打是否让您增添更多的白发?不知道在这四季更替您是否增减衣裳?在那边您是否过得舒心和安康?此时此刻您能够感觉到亲人的祈祷吗?父亲啊,您在 那边还好吧?!
记忆中的往事记忆中的往事——通过回顾往事,交流情感经历,分享人生感悟,传递人生正能量……本平台不登广告,原创文章不打赏!
长按